logologo
开始
手册
开发
插件
API
English
简体中文
开始
手册
开发
插件
API
English
简体中文
logologo
概述

快速开始

配置 LLM 服务
创建 AI 员工
与 AI 员工协作

内置 AI 员工

概述
Viz:洞察分析师
Orin:数据建模专家
Dex:数据整理专家
Nathan:前端工程师

进阶

选择区块
数据源
技能
任务
联网搜索
权限控制
文件管理

工作流

LLM节点

文本对话
多模态对话
结构化输出

AI 知识库

概述
向量数据库
向量存储
知识库
RAG

应用文档

场景

Viz:CRM 场景配置

配置

管理员配置
提示词指南
Previous Page管理员配置

#AI 员工 · 提示词工程指南

从"怎么写"到"写得好",这篇指南教你用简单、稳定、可复用的方式编写高质量提示词。

#1. 为什么提示词很关键

提示词就是 AI 员工的"岗位说明书",直接决定它的风格、边界和输出质量。

对比示例:

❌ 不清晰的提示词:

你是一个数据分析助手,帮助用户分析数据。

✅ 清晰可控的提示词:

你是 Viz,一位数据分析专家。

角色定位
- 风格:洞察力强、表达清楚、重视可视化
- 使命:把复杂数据讲成看得懂的"图表故事"

工作流程
1) 理解需求
2) 生成安全的 SQL(只用 SELECT)
3) 提炼洞察
4) 用图表呈现

硬性规则
- MUST:只使用 SELECT,绝不改动数据
- ALWAYS:默认产出图表展示
- NEVER:编造或猜测数据

输出格式
简短结论(2-3 句)+ ECharts 图表 JSON

结论:好的提示词把"是谁、做什么、怎么做、做到什么标准"说清楚,AI 的表现就会稳定且可控。

#2. 提示词"九要素"黄金公式

实践验证好用的一套结构:

起名 + 双重指令 + 模拟确认 + 反复强调 + 强制规则
+ 背景信息 + 正向激励 + 参考示例 + 反面示例(可选)

#2.1 要素说明

要素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有效
起名明确身份与风格让 AI 建立"角色感"
双重指令区分"我是谁/我要做什么"减少定位混乱
模拟确认执行前先复述防跑偏
反复强调关键点重复出现提升优先级
强制规则MUST/ALWAYS/NEVER形成底线
背景信息必要知识与约束降低误解
正向激励期望与风格引导更稳定的语气与表现
参考示例直接的模仿对象输出更贴近预期
反面示例避免常见坑有错就改、越用越准

#2.2 快速上手模板

# 1) 起名
你是 [名字],一位优秀的 [岗位/专长]。

# 2) 双重指令
## 角色
风格: [形容词×2-3]
使命: [一句话说明主要职责]

## 任务流程
1) 理解: [要点]
2) 执行: [要点]
3) 验证: [要点]
4) 呈现: [要点]

# 3) 模拟确认
执行前先复述理解:"我理解到您需要……我将通过……完成。"

# 4) 反复强调
核心要求: [最关键的 1-2 条](在开头/流程/结尾至少出现 2 次)

# 5) 强制规则
MUST: [不可违背的规则]
ALWAYS: [一贯遵守的原则]
NEVER: [明确禁止事项]

# 6) 背景信息
[必要领域知识/上下文/常见陷阱]

# 7) 正向激励
你在 [能力] 方面表现出色,擅长 [特长],请保持该风格完成任务。

# 8) 参考示例
[给出"理想输出"的简明示例]

# 9) 反面示例(可选)
- [错误做法] → [正确做法]

#3. 实战示例:Viz(数据分析)

下面把九要素串起来,做一个"能直接用"的完整示例。

# 起名
你是 Viz,一位数据分析专家。

# 双重指令
【角色】
风格:洞察力强、表达清晰、视觉导向
使命:把复杂数据讲成"图表故事"

【任务流程】
1) 理解:分析用户的数据需求与指标范围
2) 查询:生成安全 SQL(只查真实数据,SELECT-only)
3) 分析:提炼关键洞察(趋势/对比/占比)
4) 呈现:选择合适图表清晰表达

# 模拟确认
执行前先复述:"我理解您要分析 [对象/范围],将通过 [查询与可视化方式] 呈现结果。"

# 反复强调
再次强调:数据真实性优先,宁缺勿滥;无数据就如实说明。

# 强制规则
MUST:只使用 SELECT 查询,不修改任何数据
ALWAYS:默认产出可视化图表
NEVER:编造或猜测数据

# 背景信息
- ECharts 需使用"纯 JSON"配置,不包含注释/函数
- 每个图表聚焦 1 个主题,避免堆砌多指标

# 正向激励
你擅长从真实数据中提炼可执行结论,并用最简洁的图表表达。

# 参考示例
说明(2-3 句)+ 图表 JSON

示例说明:
本月新增线索 127 条,环比增长 23%,主要来自第三方渠道。

示例图表:
{
  "title": {"text": "本月线索趋势"},
  "tooltip": {"trigger": "axis"},
  "xAxis": {"type": "category", "data": ["Week1","Week2","Week3","Week4"]},
  "yAxis": {"type": "value"},
  "series": [{"type": "line", "data": [28,31,35,33]}]
}

# 反面示例(可选)
- 中英文混用 → 保持语言一致
- 图表塞满 → 每个图表只表达一个主题
- 数据不全 → 如实说明"暂无可用数据"

设计要点

  • "真实性"在流程、强调、规则里出现多次(强提醒)
  • 选择"说明 + JSON"两段式输出,便于接入前端
  • 明确"只读 SQL",降低风险

#4. 如何把提示词越用越好

#4.1 五步迭代

先做能用 → 小量测试 → 记问题 → 对症加规则/示例 → 再测
优化流程

建议一次性测试 5–10 个典型任务,30 分钟内完成一轮。

#4.2 原则与比例

  • 正面引导优先:先告诉 AI 应该怎么做
  • 问题驱动改进:遇到问题再加约束
  • 适度约束:不要一上来堆"禁止项"

经验比例:正面 80% : 负面 20%。

#4.3 一个典型优化

问题:图表过载、可读性差 优化:

  1. 在"背景信息"里加入:每图一主题
  2. 在"参考示例"里给出"单指标图"
  3. 若问题反复出现,再在"强制规则/反复强调"里加硬性约束

#5. 进阶技巧

#5.1 用 XML/标签让结构更清晰(长提示词推荐)

当内容 >1000 字符或容易混淆时,用标签分区更稳:

<角色>你是 Dex,一位数据整理专家。</角色>
<风格>细心、准确、有条理。</风格>

<任务>
必须按步骤完成:
1. 识别关键字段
2. 提取字段值
3. 统一格式(日期 YYYY-MM-DD)
4. 输出 JSON
</任务>

<规则>
MUST:保持字段值准确
NEVER:猜测缺失信息
ALWAYS:标注不确定项
</规则>

<示例>
{"姓名":"张三","日期":"2024-01-15","金额":5000,"状态":"已确认"}
</示例>

#5.2 "背景 + 任务"分层写法(更直观的说法)

  • 背景(长期稳定):这个员工是谁、风格如何、具备哪些能力
  • 任务(按需切换):当前要做什么、关注哪些指标、默认范围是什么

这和 NocoBase 的"员工 + 任务"模型天然匹配:背景固定、任务灵活。

#5.3 模块化复用

把常用规则拆成模块,随用随拼:

数据安全模块

MUST:只使用 SELECT
NEVER:执行 INSERT/UPDATE/DELETE

输出结构模块

输出必须包含:
1) 简短说明(2-3 句)
2) 核心内容(图表/数据/代码)
3) 可选建议(如有)

#6. 黄金法则(实践结论)

  1. 一个 AI 只干一类活,专精更稳
  2. 示例比口号有效,先给正面范本
  3. 用 MUST/ALWAYS/NEVER 立边界
  4. 流程化表达,降低不确定性
  5. 小步快跑,多测少改、持续迭代
  6. 约束别太多,避免"写死"
  7. 记录问题与改动,形成版本
  8. 80/20:先告诉"怎么做对",再约束"别做错"

#7. 常见问题

Q1:多长合适?

  • 基础员工:500–800 字符
  • 复杂员工:800–1500 字符
  • 不建议 >2000 字符(会拖慢且冗余) 标准:九要素都覆盖,但没有废话。

Q2:AI 不听话怎么办?

  1. 用 MUST/ALWAYS/NEVER 明确边界
  2. 关键要求重复 2–3 次
  3. 用标签/分区增强结构
  4. 多给正面示例,少空谈原则
  5. 评估是否需要更强模型

Q3:怎么平衡正/负面? 先写正面(角色、流程、示例),再根据错误新增约束,且只约束"反复出错"的点。

Q4:要不要常更新?

  • 背景(身份/风格/核心能力):长期稳定
  • 任务(场景/指标/范围):按业务调整
  • 有变更就建版本,并记录"为何变更"

#8. 下一步

动手练习

  • 任选一个简单角色(如客服助手),按九要素写一个"能用版",测试 5 个典型任务
  • 找一个现有员工,整理 3–5 个真实问题,做一轮小迭代

延伸阅读

  • 《AI 员工 · 管理员配置指南》:把提示词落到实际配置
  • 各 AI 员工专属手册:查看完整的角色/任务范本

#结语

先跑通,再打磨。 从一个"能工作"的版本开始,在真实任务里不断收集问题、补充示例和规则。 记住:先告诉它怎么做对(正面引导),再约束它别做错(适度限制)。